作者:張金堅與柳秀乖 合著


許多癌症病友,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時,通常都不知道該怎麼吃?有些人會採取生機飲食法、斷食法、排毒法,甚至害怕自己吃得太營養,而這個不吃,那個不碰的忌口,更遑論照顧癌症病友的親人,對於該準備哪些食物也大多一知半解,無所適從。
其實,上述飲食方式都有其盲點。病友生病後癌細胞對身體的耗損更大,會減輕體重、營養不足。但在接受化療時,癌症病友不僅要吃得好,營養甚至要比一般人更多,最好採高熱量、高蛋白質的飲食,如此才有耐力、體力,接受積極的治療,減少合併症和感染率,進而提升治療效果,也增加存活率。有四成癌症病友在診斷初期,就有體重減輕現象,八成病友在治療期間,面臨嚴重體重下降的威脅;而體重只要減輕5%,就可能增加藥物作用的困難度,約有30∼50%的病患會因腫瘤引發體重減輕,造成治療失敗和死亡。
因此適當及正確的營養照顧,有助於減少體重的流失,也提高病友舒適感、增進良好的精神狀況,以及改進身體免疫力,並減低治療所帶來的不舒服,減少對細胞的傷害和將副作用傷害降低,而提高治癒力。
同時營養的維持也可協助病友維持一般日常活動,改善生活品質,飲食是癌症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項,不管是在手術後、化療前、化療中、化療恢復期,能有充足的營養補給,即能戰勝癌症。
高熱量、高蛋白飲食是抗癌最佳飲食方法
對癌症病友而言,最好的飲食方式就是吃高熱量、高蛋白的食物,而所謂高熱量、高蛋白飲食的定義,是指可提供比一般普通飲食較多含量的蛋白質及熱量,以此推算,一位成人化療病友,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1.5公克蛋白質,以及35大卡熱量。
相較於一般人需要高熱量、高蛋白的目的,是在於可預防某些疾病,如癌症;化療病友需要高熱量、高蛋白飲食,則可避免體重減輕或組織耗損,如惡病質發生。而關於高熱量、高蛋白飲食,也有一些一般原則必須掌握:
由於在罹病、化療、放療等期間,癌症病友的體重會有落差,所以更需時時自我評估體重的變化,以作為接受營養評估的參考,建議最好能與醫師、營養師共同商討,因為體重下降不僅會影響療效,還會影響預後(存活率)。
體重下降百分比的計算方式:
一般來說,體重下降愈多,表示病友發生營養不良的機率愈高;體重是營養的指標,體重下降會影響療效和存活率。因為,體重變化的程度會影響治療的療效和持續性,因此對於非刻意減重的體重下降情形,需特別注意:
每人每日熱量的計算,是依每個人的體位(身高體重)及活動量程度而定;至於化療病友的熱量需求,至少每公斤體重需要35大卡較一般人為高,且還需視體重減少狀況,來增加熱量需求。
一般成年男女的標準體重計算方式為:
則其所需熱量,須再斟酌加減。
化療期加強各種營養素的攝取
癌症病友不僅要吃高熱量、高蛋白,還要吃對、吃營養、吃均衡,因此便必須認識各種營養素的功能,包含蛋白質、食物纖維、礦物質及維生素,皆是對於抗癌和修補受損組織細胞,擔任極重要的角色。這些營養素,必須在化療期和恢復期加強攝取,促進身體體力的恢復,增進個體免疫功能,以及完成化學治療的最大目標。
蛋白質
蛋白質攝取量,正常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0.8∼1.0公克;在接受化學治療期間的病友,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1.2∼2.0公克。
主要功能
蛋白質主要的食物來源為,動物性蛋白質及植物性蛋白質兩大類。動物性蛋白質包含瘦肉、魚類、蛋類、奶類,其蛋白質所含氨基酸完整,與人體需求相似,攝取少量即足夠,是屬於「優質蛋白質」。此
外,優格是動物性來源的完全蛋白質,是可多攝取的食物。
植物性蛋白質則是指米、麵、大豆、蔬菜等,除了大豆、葵花籽、芝麻是優質蛋白外,其餘植物內所含蛋白質皆不是。大豆中蛋白質含量達40%,是最高含量的食物,穀類含量不高,但也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。
攝取不足會怎樣?
蛋白質長期攝取不足,會引起人體生理的嚴重損害。蛋白質缺乏時,會造成抵抗力下降,感染疾病機率增高,蛋白質攝取不足,也會影響免疫系統內,T淋巴球的細胞誘發的免疫功能被抑制,是一種極重要的防癌功能,能改變細胞免疫的因子,也會影響到腫瘤的形成。所以蛋白質不足時,無法產生此種防衛機能,化療時蛋白質不足,更易造成「惡病質」發生,而影響化療療效及存活率。
食物纖維
纖維為存在於植物細胞壁、植物膠及植物分泌液中的物質,意即是形成細胞壁的主要成分,屬於多醣類的一種,不能為人體的消化酵素所分解。而食物纖維是指植物性食物中,所含不能為人體消化分解的多醣類部分,來自於植物性食物的蔬菜、水果、穀類,不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。食物纖維的種類可分為水溶性食物纖維和非水溶性食物纖維
兩大類。
其實,上述飲食方式都有其盲點。病友生病後癌細胞對身體的耗損更大,會減輕體重、營養不足。但在接受化療時,癌症病友不僅要吃得好,營養甚至要比一般人更多,最好採高熱量、高蛋白質的飲食,如此才有耐力、體力,接受積極的治療,減少合併症和感染率,進而提升治療效果,也增加存活率。有四成癌症病友在診斷初期,就有體重減輕現象,八成病友在治療期間,面臨嚴重體重下降的威脅;而體重只要減輕5%,就可能增加藥物作用的困難度,約有30∼50%的病患會因腫瘤引發體重減輕,造成治療失敗和死亡。
因此適當及正確的營養照顧,有助於減少體重的流失,也提高病友舒適感、增進良好的精神狀況,以及改進身體免疫力,並減低治療所帶來的不舒服,減少對細胞的傷害和將副作用傷害降低,而提高治癒力。
同時營養的維持也可協助病友維持一般日常活動,改善生活品質,飲食是癌症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項,不管是在手術後、化療前、化療中、化療恢復期,能有充足的營養補給,即能戰勝癌症。
高熱量、高蛋白飲食是抗癌最佳飲食方法
對癌症病友而言,最好的飲食方式就是吃高熱量、高蛋白的食物,而所謂高熱量、高蛋白飲食的定義,是指可提供比一般普通飲食較多含量的蛋白質及熱量,以此推算,一位成人化療病友,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1.5公克蛋白質,以及35大卡熱量。
相較於一般人需要高熱量、高蛋白的目的,是在於可預防某些疾病,如癌症;化療病友需要高熱量、高蛋白飲食,則可避免體重減輕或組織耗損,如惡病質發生。而關於高熱量、高蛋白飲食,也有一些一般原則必須掌握:
- 少量多餐(如一天不限三餐,可視自己食慾、體能狀況增加為7~8餐)。
- 攝取高生理價值的蛋白質,如蛋、牛奶、肉類,必須占每日蛋白質總量的50%以上,其餘以植物性蛋白質來代替。
- 料理食物時,可以葡萄糖或葡萄糖聚合物來取代蔗糖,甜度較低可增加病友接受度,以提高熱量攝取。
- 補充適量的維生素(可依據醫師或營養師的提示)。
- 避免攝取過多動物性油脂和反轉式脂肪。
由於在罹病、化療、放療等期間,癌症病友的體重會有落差,所以更需時時自我評估體重的變化,以作為接受營養評估的參考,建議最好能與醫師、營養師共同商討,因為體重下降不僅會影響療效,還會影響預後(存活率)。
體重下降百分比的計算方式:
一般來說,體重下降愈多,表示病友發生營養不良的機率愈高;體重是營養的指標,體重下降會影響療效和存活率。因為,體重變化的程度會影響治療的療效和持續性,因此對於非刻意減重的體重下降情形,需特別注意:
- 過去6個月,體重下降10%或超過5公斤。
- 過去3個月,體重下降7.5%或超過3公斤。
- 過去1個月體重下降5%。
- 過去兩個星期體重下降>2%。
每人每日熱量的計算,是依每個人的體位(身高體重)及活動量程度而定;至於化療病友的熱量需求,至少每公斤體重需要35大卡較一般人為高,且還需視體重減少狀況,來增加熱量需求。
一般成年男女的標準體重計算方式為:
- 男性:(身高〔公分〕-80)×0.7=體重(公斤)
- 女性:(身高〔公分〕-70)×0.6=體重(公斤)
- 輕閒:家務或辦公桌工作者,每公斤熱量需求30大卡。
- 中等:工作需常走動但不粗重,每公斤熱量需求35大卡。
- 重度:勞力工作者、搬運粗重者,每公斤熱量需求40大卡。
則其所需熱量,須再斟酌加減。
化療期加強各種營養素的攝取
癌症病友不僅要吃高熱量、高蛋白,還要吃對、吃營養、吃均衡,因此便必須認識各種營養素的功能,包含蛋白質、食物纖維、礦物質及維生素,皆是對於抗癌和修補受損組織細胞,擔任極重要的角色。這些營養素,必須在化療期和恢復期加強攝取,促進身體體力的恢復,增進個體免疫功能,以及完成化學治療的最大目標。
蛋白質
蛋白質攝取量,正常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0.8∼1.0公克;在接受化學治療期間的病友,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1.2∼2.0公克。
主要功能
- 供給生長,更新、修補組織的材料:在體內感染、外傷、手術狀況下,蛋白質供應不足,會影響傷口癒合,化療造成的細胞損害亦無法修補,會造成病程延長、惡化,影響健康恢復。
- 構成抗體,增強人體抵抗力:人體的免疫系統,是由白血球與抗體所構成,需要有充分蛋白質提供營養,抑制病毒,抗癌的「干擾素」也是糖與蛋白質的複合物,缺少蛋白質則無法抵抗癌細胞的侵入。
- 供給熱量: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給熱量不足時,體內蛋白質亦可轉換為熱量提供,每公克提供4大卡熱量,占人體熱量需求10∼15%(每日熱量)。
蛋白質主要的食物來源為,動物性蛋白質及植物性蛋白質兩大類。動物性蛋白質包含瘦肉、魚類、蛋類、奶類,其蛋白質所含氨基酸完整,與人體需求相似,攝取少量即足夠,是屬於「優質蛋白質」。此
外,優格是動物性來源的完全蛋白質,是可多攝取的食物。
植物性蛋白質則是指米、麵、大豆、蔬菜等,除了大豆、葵花籽、芝麻是優質蛋白外,其餘植物內所含蛋白質皆不是。大豆中蛋白質含量達40%,是最高含量的食物,穀類含量不高,但也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。
攝取不足會怎樣?
蛋白質長期攝取不足,會引起人體生理的嚴重損害。蛋白質缺乏時,會造成抵抗力下降,感染疾病機率增高,蛋白質攝取不足,也會影響免疫系統內,T淋巴球的細胞誘發的免疫功能被抑制,是一種極重要的防癌功能,能改變細胞免疫的因子,也會影響到腫瘤的形成。所以蛋白質不足時,無法產生此種防衛機能,化療時蛋白質不足,更易造成「惡病質」發生,而影響化療療效及存活率。
食物纖維
纖維為存在於植物細胞壁、植物膠及植物分泌液中的物質,意即是形成細胞壁的主要成分,屬於多醣類的一種,不能為人體的消化酵素所分解。而食物纖維是指植物性食物中,所含不能為人體消化分解的多醣類部分,來自於植物性食物的蔬菜、水果、穀類,不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。食物纖維的種類可分為水溶性食物纖維和非水溶性食物纖維
兩大類。
(本文擷取自「癌症飲食全書」一書,由原水出版社發行)
留言
張貼留言